上海龙凤419油压论坛 第一章 百乐门的珍珠耳环(1920年代)
在永安百货的玻璃柜台前,顾维钧夫人黄蕙兰正为一场慈善舞会挑选首饰。"上海小姐既要戴得了Cartier,"她对着西洋镜调整珍珠耳环,"也要会唱评弹《宝玉夜探》。"她定制旗袍的裁缝铺里,法国进口的蕾丝与苏州的缂丝并排挂在木架上。在1925年的社交季照片中,她左手执西式香槟杯,右手却戴着祖传的翡翠镯子——这种矛盾的美学后来被称为"海派风情"。
第二章 国棉十七厂的的确良(1980年代)
清晨6点的杨树浦路,纺织女工王桂芬骑着永久牌自行车驶入厂门。她的确良衬衫口袋里别着三支钢笔:红色记产量,蓝色做笔记,黑色写情书。"我们车间评选'生产能手',"她抚摸着劳模奖章,"比的是谁接线头又快又漂亮。"下班后的女工更衣室里,姑娘们用机油桶当凳子,互相教学最新潮的波浪卷发技巧。墙上的生产标语旁,悄悄贴着从《大众电影》剪下来的山口百惠剧照。
第三章 陆家嘴的咖啡与茶(当代)
环球金融中心52层的共享办公区,90后创业者林嘉怡同时进行着三场对话:用英语开视频会议,用上海话叮嘱阿姨收快递,用普通话回复投资人微信。她的托特包里装着星巴克冷萃和母亲塞的枸杞保温杯。"上周在进博会,"她展示手机相册,"我穿改良旗袍向德国客户讲解AI算法。"她的团队里有复旦学霸也有抖音网红,会议室白板上,商业模型与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投票名单奇妙共存。
爱上海论坛